时间 2024-12-15
栏目

科技

阅读

科技

  近日,2024年中国网络文明大会在成都举行。大会围绕“弘扬时代精神共建网络文明”,讲述好故事、传播好声音、唱响主旋律,充分展现了新时代网络文明向上向好的正能量,凝聚起新征程上踔厉奋发、团结奋斗的精神力量。

  网络文明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内容,是网络强国建设的重要领域,是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。网络文明建设要求“做强网上正面宣传,培育积极健康、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,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人类优秀文明成果滋养人心、滋养社会,做到正能量充沛、主旋律高昂,为广大网民特别是青少年营造一个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”,不断引领和推动网络生态更加天朗气清、网络文化更加繁荣发展、网络文明更加惠风和畅。

  “青年是社会中最有生气、最有闯劲、最少保守思想的群体,蕴含着改造客观世界、推动社会进步的无穷力量。”新时代青年是生逢盛世、肩负重任的“强国一代”,也是网络空间的“原住民”。作为网络空间最活跃的参与者、网络文化最有力的传播者、网络创新最积极的推动者,青年在持续演进的网络生态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、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。提升青年网络文明素养,塑造网络空间好青年,既是弘扬时代新风、培育时代新人的必然要求,也是引领网络强国建设、维护意识形态安全的必然要求,更是推动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协调、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。健全网络生态治理长效机制,要充分发挥青年在塑造和净化网络空间中的积极作用。

  固本培元方能凝魂聚力。新时代青年网络文明素养内涵丰富,其核心在于向上向善的精神品格、自信自强的文化气质、明辨是非的思维能力、遵纪守法的行为规范、开放包容的胸怀格局。

  向上向善的精神品格是精髓。向上意味着奋发向上、追求进步;向善意味着明德惟馨、择善而从,这些都是真善美价值追求、正能量价值取向的具象化表达。向上向善的精神品格要求青年坚定不移听党话、跟党走,忠诚、积极、正直、勇敢,自觉在网络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,传播正能量、唱响主旋律、弘扬真善美。

  自信自强的文化气质是底色。文化自信是更基础、更广泛、更深厚的自信,是更基本、更深沉、更持久的力量。自信自强的文化气质要求青年满怀“可以平视这个世界”的自信,满怀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认同,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、骨气、底气,立志为人民幸福、强国建设、民族复兴挺膺担当。

  明辨是非的思维能力是基础。正所谓“千淘万漉虽辛苦,吹尽狂沙始到金”。明辨是非是正确的世界观、人生观、价值观的重要内容,是关系到“总钥匙”和“大方向”的关键。明辨是非的思维能力要求青年时刻保持思想上的清醒坚定,学会对照、比较、鉴别,善于分辨网络中的真与假、善与恶、美与丑,不当“墙头草”、不做“顺风倒”,敢于斗争、善于斗争。

  遵纪守法的行为规范是底线。法者,治之端也。法治是治国之重器,治网之利器。遵纪守法的行为规范要求青年建立纪法观念、树牢纪法意识、掌握纪法知识,深刻认识网络空间不是“法外之地”,摒弃“带节奏”“博眼球”“造热点”,在网络空间做到学法、尊法、守法、用法。

  开放包容的胸怀格局是重点。一桥飞架,关山不远。平等、包容、互动是互联网文化的主要特征,也是网络文明的题中之义。开放包容的胸怀格局要求青年多一分包容、少一分狭隘,多一分理性、少一分冲动,多一分文明、少一些粗俗,坚持相互尊重、平等相待,倡导美人之美、美美与共,自觉维护公平合理、安全稳定、富有生机活力的网络空间。

 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,“统筹推动文明培育、文明实践、文明创建,推进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”。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《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、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》提出,“健全网络生态治理长效机制”,这些都为加强网络文明建设、培塑青年网络文明素养指明了方向、划定了目标。大学是人类文明的灯塔,是孕育文明、传承文明、交流文明的重镇,也是文明用网、文明建网、文明兴网的先锋。如何用好网络空间引领青年、团结青年、凝聚青年、服务青年,培塑青年网络文明核心素养,让更多青年成为网络文明建设的中坚力量,争做网络文明的倡导者、传播者、实践者、维护者,这既是一项重大的历史使命,又是一个崭新的时代课题。在这方面,高校要勇担当、走在前、做示范。

  壮大青年声音,打造网络文明“先锋队”。围绕网络文明建设,加强顶层设计,加大投入力度,建强网上引领阵地,培育网络青年榜样,主动设置话题,引导青年知道什么可以做、什么不可以做,旗帜鲜明表达青年立场、展现青年担当,在斗争亮剑中明辨是非、健康成长,净化网络生态环境。对于广大青年来讲,要树牢“网络兴亡、匹夫有责”的志向和斗志,自觉抵制低俗、庸俗、媚俗等不良风气,未经查证的事情不传,个人主观猜忌的现象不转,泄私愤的负能量不发,让网络空间更加真实、清朗。只有采取“建强网上阵地+个人行为自觉”双向发力,打造青年网络文明的“先锋队”,才能筑牢网络文明的生态堤坝。中国人民大学举办校园网络文化节,开展网络文明主题宣传活动,打造一站式学生成长数字平台,引导学生从“知网、懂网”到“善于用网”,使学生正确理解网络文明的价值和意义,自觉把握网络伦理道德,唱响主旋律、传播正能量,抵制错误思潮、低俗信息的侵蚀。

  契合青年特点,激扬网络文化“正能量”。近年来,网络技术的蓬勃发展,为多元传播和文化宣传提供了新方法,传播效果也成倍增长。《党课开讲啦》、青年大学习、网上革命纪念馆等触手可及,一个个红色故事呈现在大众面前,红色精神不断催人奋进;宣传好人事迹、点赞好人事迹,一个个鲜活的好人形象不断呈现在人们的视野,好人队伍得到不断扩大、好人文化得到发扬光大;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,中国智慧、中国故事不断创造性转化、创新性发展,通过网络的传播,让世界认识中国……要贯通网上网下“大思政课”,融合“行走”的和“指尖”的思政教育,用先进理论占领网络空间,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滋养青年,使健康网络文化在青年中有形有感有效。中国人民大学发挥“独树一帜”的优势,守正创新推动党的创新理论网络传播,为青年培根铸魂、启智润心,建设全国性的思政课高精尖创新平台,定期开展“周末理论大讲堂”等线上直播,推出“名师大家讲党史”“学习二十大·重点大家谈”等数字资源,开设虚实交互的“智能校史馆”和红色文献智慧展览馆,使理论在网络上、在青年中可听可视、有声有色,让党的声音始终成为网络最强音。

  广纳青年智慧,培育网络治理“生力军”。从《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》的实施到持续推进依法治网,从网络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完善到网络安全制度的规定,从开展网络安全宣传到网络文明建设的规范性文件配套,一系列加强网络文明建设的举措架起了网络安全的“四梁八柱”,持续强化制度保障和教育引导,推动文明网络空间蔚然成风。要积极引导青年当好政策举措的落实者,对“饭圈乱象”“流量造假”等现象“出重拳”整治,防止负面、低俗内容“大行其道”,对群众反映强烈的网络安全问题深挖症结、铲除根源,共同推进网络安全法的落地,激浊扬清、扶正祛邪,筑牢网络安全“底线”,为互联网健康有序发展注入“先锋力量”。这个暑假,中国人民大学5000多名师生到全国各地开展“追寻领袖初心路”“大国边疆育人路”“脱贫攻坚铸史路”等社会实践,在实践过程中,有的同学主动与村民一起发起直播,给当地特色农产品网上“带货”;有的同学发挥专业优势,对大模型在地方农业、电商等领域的应用作了深入论证;有的同学在网络平台发帖,感慨“天辽地阔,界碑在我面前,祖国在我心中”,决心要“去边疆,去祖国需要的地方”,成为青年线上线下联动、主动建设网络文明的生动注脚。

  汇聚青年力量,筑牢网络生态“压舱石”。当前,信息发展迈入“快车道”,网络的环境更加开放,用户的角色也在不断增加,视频直播、互动社区等领域成为网络传播秩序维护的重点领域。面对新发展阶段网络空间面临的风险和挑战,要加强青年人才培养,赋予青年在网络中提升自我、发展自我的权利,为青年人才在互联网搭建用武之地和梦想舞台,引导青年以“我先行”的自觉弘扬向上向善的正能量,以把网络空间守护好、发展好为己任,正确使用网络,以更加积极的姿态成为维护网络安全、清朗网络生态的骨干力量。中国人民大学将大数据、人工智能技术广泛运用于立德树人全过程,在《面向2037建校百年人才培养创新行动计划》中专门谋划实施了“智慧教育工程”,探索开发AI助教、教育机器人、智能导师系统等新型教学工具,推动青年成长“数智化”发展,形成科学、文明、安全、合理用网的系统思维。

  网络的无处不在、无时不在、无物不在,使虚拟世界成为青年学习、生活、成长的重要场所。有什么样的青年,就呈现出什么样的网络文明;有什么样的网络文明,就培养出什么样的青年。中国人民大学将牢牢把握网络文明建设举旗帜、聚民心、育新人、兴文化、展形象的使命,持之以恒弘扬时代精神、共建网络文明、汇聚青年力量,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育网络文明,以培育网络文明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,使中华文明之花在网络中常开长盛、精彩绽放。

  (作者:张东刚,系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)

  来源:中国青年报

[ 责编:孔繁鑫 ]
相关阅读